AirPods | BOSE | beats 三大耳機品牌廣告,為何採用一樣的套路?

Motive商業洞察友好夥伴,合作內容授權刊載於Motive,本文非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自本站轉載。


授權轉載:SocialBeta  / 作者:豆子 原文出處 / 非經原作者或 SocialBeta 授權,不得另行轉載

自 2003 年,iPod 推出「剪影」系列廣告以來,有線耳機變成了apple 美學的標誌一部分,以至於當 AirPods 快要上市時很多消費者對設備的造型接受無能,並且都非常不相信:它們能乖乖地留在耳朵裡嗎?當然時至今日已經沒人再懷疑這些,你走在城市街道、乘坐公共交通、進入辦公場所,滿眼都是帶著 AirPods 的人們……事實證明,無線耳機迅速霸佔了人們的生活。

 

近幾年為了宣傳 AirPods 的各種優勢功能點,apple 為其拍攝了好幾部極具創意的短片,當我們把這些案例梳理一遍,發現在其他耳機品牌的廣告片中也能尋找到不少與之相似的、有意思的共通點:大家拿著的似乎都是同一個「從現實世界穿越內心世界一起搖擺」的劇本。

不過,相似之餘各有千秋的亮點仍在,不影響它們是好看的品牌片:

AirPods Pro

前不久 apple 在 YouTube 官方頻道發布了 AirPods Pro 的新廣告《Snap》,中文被譯為捕捉。
不過,相似之餘各有千秋的亮點仍在,不影響它們是好看的品牌片:

一個神色匆匆的女孩下課之後穿越喧囂混亂的街道,因不堪周圍交通噪音的乾擾,她戴上 AirPods Pro 並開啟了降噪功能。耳機入耳瞬間,城市景觀迅速變化,女主角從紛擾白日穿越到了霓虹夜晚,空曠寧靜的街道任她盡情舞蹈。中間還有一個細節值得註意的是,當女孩穿越人行道的時候突然閃回到現實街景,車輛喇叭聲也非常清晰,這是品牌在宣傳 AirPods Pro 支持主動降噪和通透模式之間的快速切換,以便在霎那間獲取外部環境音。

整體上看短片分為白天和夜晚呈現部分,且中間的銜接非常流暢自然,這是因為導演 Kim Gehrig 在白天和晚上都拍了兩次整個腳本的場景,才實現兩個世界的無縫過渡。

片中的背景音樂《The Difference》由澳大利亞藝術家 Flume 創作,Toroy Moi 演唱,這首歌自己的官方版 MV 也十分動感,採用分屏效果展示一個男生在不同街道上奔跑的畫面,氣氛上和 AirPods Pro 這支廣告差不多。此外,熟悉 apple 廣告的人很容易會聯想到 2018 年品牌為 HomePod 創作、由舞者 FKA twigs 出演的《Welcome Home》,沒錯,打造過這一經典作品的 Ryan Heffington 也同樣是《Snap》里的編舞指導。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Welcome Home》——拖著疲憊身體下班回家的女主,通過 Siri 喚醒了 HomePod 播放自己喜愛的音樂。隨著 Anderson .Paak 專門製作的《Til It’s Over》的旋律響起,女主仿佛擁有了神奇的魔力,伴隨著音樂和舞蹈進入了另一個維度的世界。還記得這支由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 Spike Jonze 執導的 4 分鐘短片在國內外都引起了熱議,導演將擅長的「音樂帶動情緒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張狂又有趣的舞蹈融入劇情敘事,讓觀眾直呼過癮。

與《Snap》在內核上有相似,兩者都營造了一個耳機、音箱等外部設備能提供的「空間穿越」誘惑,當然相比晝夜轉換,後者用色彩無限延伸視覺刺激,擴大、變幻和鏡像化等變形呈現顯得更為高級和具有想象力。

不過 AirPods Pro 的這一波 campaign 不僅是一支短片,早前產品發布期間的一波戶外就已經打出了「舞動」概念,創意和效果都蠻好:

關於如何利用引人註目的戶外廣告展示 AirPods Pro,apple 在全球主要市場的 16 個戶外廣告位和 17 家專賣店外先掛起了巨大的、沒有品牌 logo 的舞者形象,等到 AirPods Pro 產品發布後,他們再更換把產品加入到舞者們的耳朵里。

產品發佈前

產品發佈後

選擇攝影作品捕捉舞者在音樂中忘我的鏡頭,同時也暗示了 AirPods Pro「主動降噪」的新功能,和《Snap》的目的一脈相承。

AirPods

目前梳理下來《Snap》可以算是「耳機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此前針對 AirPods 也有兩支影片在表現產品性能優勢時候具有相同氣質風格。

第一支是 17 年的《Stroll》,當時 AirPods 容易丟的吐槽還充斥網路,所以 apple 在廣告中描繪了一名在街頭漫步、脫離地心引力的舞者,當他回到地面時,耳機安然無恙。與前面我們提到的元素一致的是,舞者帶著 AirPod 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飛檐走壁,本質上仍是從現實空間到內心世界的一種穿越。

第二支是去年的《Bounce》,與上一支畫風相似,也是黑白色調,不過風格上更俏皮一點。

這部短片主要描述一個有些垂頭喪氣的男人,努力擠出一個微笑後戴上 AirPods 出門,隨後發現世界好像奇跡般不會再讓他「四處碰壁」,整個街道都成了他的蹦床,他甚至可以擺脫重力的束縛,在牆壁上旋轉、跳躍、閉著眼……所以這一次 apple 帶觀眾穿越到的是一個「萬物皆可彈」的舞動世界,同時突出了 AirPods 的無線、無束縛感。

BOSE

而說起這種「帶上耳機世界改變」的模式腳本,繞不開 BOSE 在 16 年的一支老片。

舞者 Maëva Berthelot 以自由式的舞蹈穿梭於倫敦街頭,但無論是在廣場,街角還是在地鐵站,我們能看到的都只是 Maëva 一個人孤獨的身影。在最後幾秒 BOSE QuietComfort 35 耳機展示畫面結束之後鏡頭又切回到了 Maëva 身上,不過這一次再也沒有清晰的背景音樂和空曠的街道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嘈雜的聲音和遍佈整個街區的行人。但 Maëva 還是沒變,她戴著這款 QC 35 耳機,仍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如此看來,BOSE 先於 apple 抓住了營造幻想世界的關鍵點。

Beats

最後是一支是來自 Beats 的趣味拓展片——雖然品牌不曾像前面幾個作品一樣呈現現實與幻想世界的反差,但於無線耳機「不會掉」的這一個關鍵點,Beats 耳機也有比較創新的表現手法:

這支片很簡單,將耳機置於畫面中心點,無論人物角色怎麼變化,鏡頭怎麼運動,耳機位置都不變,讓觀眾的眼神不自覺跟蹤在產品上,以此給你一種「不僅沒掉下耳朵,也沒掉下屏幕」的視覺沖擊,巧妙地把耳機的形象刻畫在你腦海裡。

如此看來,無線耳機品牌們在乎的東西很相似,無非是外部上強調產品在你的耳朵里很牢固不會掉,內部上延伸通過技術讓你能還原音樂的力量,來避開現實紛擾,穿越內心世界得到釋放……那麼這些耳機品牌里差不多的奔跑、跳躍、舞蹈、奇幻穿越的橋段,究竟有沒有打動到你呢?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