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內的愛情故事》如何讓愛情廣告不落於俗套?你必須先找到現代人的愛情趨勢 !

生鮮時書創辦人。 努力打造台灣原創、富含深度與趣味的知識節目,讓知識流動。


我們的生活充斥著聽不完的情歌,看不完的愛情電影,讀不完的愛情小說與做不完的愛…人。與其說愛情已成老梗,不如說,從第一次心動開始,愛情就深深烙印在血液裡,既然無法切割,大家又愛看,自然是創作題材的熱門人選。

從電視廣告的30秒,到微電影的N分鐘,鋪陳時間長了,愛情故事的精采程度也直逼影劇。

廣告劇情往往來自於人們日常生活,當微電影瘋狂地被產出,故事中對愛情的描寫也就日積月累地呈現了現代人對愛情的看法。

 

當愛改變立場 男女主角刻板印象大轉變

廣告時間短,無法花太多篇幅描寫個性,常採用刻板印象來表現男女主角的個性,加速觀眾入戲,但最近有許多翻轉刻板印象的劇情產生,讓愛情裡的角色扮演變得更加多樣。

不管是電影還是戲劇,結婚典禮中女方被搶婚的戲碼常見,但Dior於今年情人節推出了一支跌破舊時代兩性專家隱形眼鏡的廣告,Dior讓新娘順從自己的心意逃婚去!

女性主義抬頭,讓大品牌如Dior也決定拋開刻板印象順從民心,這支廣告現在看很合理,尤其是主角又是娜塔莉·波曼,聰明迷人又有主見,根本現代女性的代表,但主動逃婚這主題,再往前拉個幾年,腳本肯定拍不成!

除此之外,男性在愛情裡也不再是強勢的一方。

New Balance推出的「看華生如何逆襲夏洛克」,翻玩英劇福爾摩斯,但讓料事如神的夏洛克變成了女性,智商拉低一整條街的華生則成為男主角,逆轉了傳統性別刻畫。

 

 

當愛跨越國籍 距離什麼的都不是問題

隨著留學、旅遊、出國打工、語言能力的增進、民情的開放與國家宣傳得宜(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與外國人相戀早已成為愛情中大家司空見慣的一種選項。

當兩人消弭了文化距離,卻依舊有實際距離時,通訊成為一道門檻。所幸免費通訊軟體的普及,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也讓國際電話成為一種老派的約會方式。

因為老,遂擁有一個迷人的味道,稀少而珍貴。

看個電視被台詞感動,一鼓作氣地把想說的話,透過電話說出來。

試想,若是使用通訊APP敲敲打打,文字刪來刪去,多了思考的空間,卻少了即時的美感,這場跨國告白可能就不會痛得這麼美。

當異國戀的廣告浮上檯面,除了代表著現代人對跨國戀情的接受度外,我想更代表著父母輩的愛情觀也像簽訂WTO般逐步開放,開放程度可以從電視、網路上所播放的異國愛情廣告來檢視。

我搜尋了一下,相關廣告是沒找到幾支(有找到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可見這雖然是一個趨勢,但如果你今年想把外國男/女朋友帶回家過年,還是三思一下!

 

 

當愛無分性別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

愛情可以超越文化、年齡,更何況性別,雖然我這樣想,很多人這樣想,但又可以從電視、網路上所播放的同志廣告數量來看,肯定更多人不這麼想。

不過,就是有這麼大氣,敢觸碰這種敏感主題的品牌,用廣告記錄一對相愛30年的兩位同志愛人。

肯定是轟轟烈烈過,肯定是義無反顧過,但一份愛情能維繫30年,也肯定是鏡頭下的這份平實的相處模式,這份真摯且堅定的情感,何需被性別給定義?

伊莎貝爾找到了一個好故事,執行的動人,將品牌精神與社會議題結合地恰如其分,無怪乎當他們因為這支廣告被攻擊時,能得到網友們大力支持,幫忙反擊。

但會有這一切的發生,我想也是因為愛情價值觀的轉變,讓原本禁忌的話題慢慢地變成敏感,我相信應該沒過多久,敏感也會漸漸變成正常。那時,或許我們才敢自稱我們又更懂「愛」一點了。

 

 

有多少人 就有多少段刻苦銘心的愛情

對觀眾而言,肯定有人極其厭惡在商業目的中包裹著戀愛糖衣的做法,但…愛情電影不也是求你花錢買票,一首情歌不也是要你付錢買CD,只要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只要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不用一股腦地擔心被洗腦。

對品牌而言,該思考的是,愛情雖然是萬年不敗老梗,但主題如此,你可以不用跟八點檔學狗血,也可以不用跟偶像劇拼大牌,只要你願意從社會氛圍去旁敲側擊,多花點心思找出合時代潮流的故事,讓消費者跟你談場戀愛,不是這麼難的事!


《廣告內的愛情故事》相關文章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