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好書]看北歐推理小說學做廣告?!

網路基因創辦人,長年擔任海內外廣告獎評審。


不知道Motive的讀者年紀多大?小時候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是看福爾摩斯,亞森羅蘋長大的?我記得第一次進入偵探小說的世界讓我著迷不已,因為欲罷不能,每一本故事幾乎都是躲在棉被裡開著手電筒看完的。

後來慢慢接觸到日本推理小說,先是松本清張、西村京太郎這類本格派的推理犯罪小說;然後高中時是迷上赤川赤郎這位帶著詼諧手法,書中總是充滿著笨蛋(笑~)的作者;大學時則是東野圭吾、宮部美幸這類跨越社會等多面向領域的作者;開始工作後,又回頭改看早期的歐美推理小說,愛・倫坡、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等。

JN©Stian_Andersen_6

最近這幾年在工作閒暇之餘,我最積極在看的則是北歐兩位作家,瑞典Steig Larssen的《千禧年三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以及挪威Jo Nesbo所著的哈利警探系列:從知更鳥的賭注、復仇女神的懲罰、魔鬼的法則、雪人、獵豹(獵頭遊戲看到一半停滯,救贖者我買了還沒看)。

北歐犯罪推理小說中的冷冽風格

很多書評都說,就是因為北歐獨特的寒冷氣候以及漫長冬日,創造出這類冷酷的犯罪推理小說。的確,這兩位作者的故事都有些共同的特色,犯罪者的變態心理、故事中每個角色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我認為這其實是推理小說中引人入勝的一大因素,因為人性中屬於『惡』的一面,總是在現實世界中刻意被隱藏或掩蓋了,但在這兩位作者的故事中卻是赤裸裸的呈現出來,甚至卡在一個現實的關頭令你直視而不可避免。

另一個總教人不寒而慄的,就是故事中真正的兇手往往都是那些人們所崇敬的社會菁英,再不然就像哈里警探的死對頭,風度翩翩、人中龍鳳的湯姆警監,其實是貫穿數部故事的大魔頭「王子」。更尤甚者,真正造成這些不幸的故事或人物者,其實就是整個國家社會乃至於時代環境使然。個人覺得,當作家跟讀者可以一同去面對或掀開這些或許是不堪或陰暗的事實時,也算是一種整體社會文明的進步。

Trilogy3_sl2

主角的強烈個性以及與周圍的莫名矛盾

一開始閱讀龍紋身的女孩時,我以為主角是麥克・布隆維斯特,那位風度翩翩的雜誌發行人,但是越是閱讀到後面,越覺得真正的主角反而是那個協助麥克調查,發掘事實真相的莉絲・莎蘭德。身為一個瘦小、身上有紋身、而且還在眉上穿洞的女性駭客,她背負的故事與陰影反而更引人入勝,而在後續兩部故事中,她也越趨重要的扮演起我所認為的主角角色,利用她所牽涉的人事物,帶出更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哈利・霍勒警探的身上。身為推理小說中典型的反英雄(Antihero)角色─他一方面是挪威警方當局最優秀的警探,但卻也是個沉溺於酒精、不願照規矩來的問題人物。好不容易放下心防接近的知心女友卻因為外在因素不得不遠離他,多年不見的前女友又在邂逅隔夜慘遭謀殺(疑犯還是哈利!),得力夥伴被帶著笑臉的對手殺害卻苦無證據。總之,所有該發生的悲劇都集結在此,而哈利每回即使順利解決問題,最後卻只能又回到施羅德酒館中,把自己灌醉。

men_who_hate_women_1

或許,這些個故事中的主角的反英雄角色的問題,其實也是讀者的某種心理回饋。因為我們可能也面對了社會的不公、階級的挑戰、又或是簡單的關係課題。某些狀況下我們可能也想放縱自己,在酒館中把自己灌醉、或者是躲到香港還是哪邊不知名的小島上醉生夢死。但我們每每都必需要面對現實,然後把這些放縱的權力交給書中的主角。

真正的執行力又回到團隊之上

雖然前面說了,故事中的主角總是有著反英雄角色的問題,不過這些角色並非Marvel漫畫中的超能人物,他們沒有上天遁地的無限能力(這算是小說故事中的主角缺陷吧!),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回頭卻是團隊。因為特警隊、鑑識人員、或者是某個私密好友的協助,主角可以在能力不及的狀況下驚險的解決問題,也更貼近真實的世界。

再者,透過這些主角周邊的團隊與角色,他們彼此惺惺相惜的關係,以及在不同事物上面合作或者是對立的態度,也讓故事中的哈利警探或是莎蘭德更具備了『人』的特質。原本的真實世界就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更由甚者,所謂的惡行,也可能只是一個當下『為己』的判斷。在這些故事中的一個無意(或有意)行為,往往就成為蝴蝶效應中那雙撲動的翅膀。

jonesbo-aharryholemystery

行銷,原本就是在建構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廣告或行銷在賣的,原本就是一個想像,我們想像使用了這個商品之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或者是所有的絕世美女都對你撲面而來。身為廣告創意人,如何在這個溝通的過程,掌握說故事的技巧,讓聽的人一步步進入你的世界,並且產生共鳴?我們通常需要去體驗消費者的環境,測試商品或服務被使用的情境,但是那些我們無法真正測試或佈局的想像呢?

我覺得,小說也許就是一個很棒的答案,特別是推理小說。從一開始的敘事手法,埋藏線索的佈局(如果前面一、兩章就簡單被讀者看出兇手是誰,不就很像廣告開頭三秒就被觀眾看破一樣?),如何安排得當,都可以看出作者筆下的功力。而每個角色出場的時機與舞台、謀殺或犯案劇情的拿捏與敘述,我覺得都是身為創意人非常值得參考的素材。

再回到北歐這兩位作者的故事,我覺得他們那種冷冽或絕望的故事氛圍,書中角色的無力與頹廢感,不也就是我們這個世代某種程度上的現實?或許這也是這十年來,北歐犯罪推理小說成為一股推理犯案文學的潮流,並且為這個世代所接受,這也是我想要推薦大家的一個因素。

額外一提,我對於這兩位作者的故事還有一點個人偏好,就是他們的故事都有很充分的地理脈絡。幾乎每本書前面都會附上故事舞台的地圖,讓讀者可以在閱讀過程中一一按圖索驥,找尋不同地點之間的脈絡關係;此外,每個地點特殊的地理環境或其他條件,也都是故事發生重要的因素與條件。這是讓對於地圖閱讀有特殊偏好的我多了一份額外的享受,也是一個額外加分的條件,也許可以提供有同樣興趣的朋友一點參考。


《行銷人看些什麼書?》相關文章: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