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東京到地下連雲,吳東龍:那些日本教我的事

與他站合作內容授權刊載於Motive,本文非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自本站轉載。


授權轉載:Mydesy / 原文出處 / 非經原作者或Mydesy授權,不得另行轉載

「設計」對縝密嚴謹處女座的東龍來說,就是在血液裡竄動的特殊活躍細胞。一次的東京所見所聞,徹底打開他對於設計的觀點,深刻體認到設計對他的意義。

日本四處都是充滿細膩質感的風格,讓看到好東西便不忘記錄的東龍從那時起,開始累積「設計人視角」的文字篇章的。2006年推出他的暢銷書「設計東京」,更讓他的「設計」從視覺、影像更是延伸到文字,是全方位的設計師。

成立聯合設計辦公室:地下連雲,對東龍來說更是個生活上的設計實驗,徹底的讓設計融入生活,實踐創意帶來的一切美好碰撞。

Q.東京對你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一開始是去玩,那時候去日本的感覺像是現在去北歐,當時想說學到的設計在日本都可以看得到「實物」對我來說很震撼,整個城市的尺度也相當不同。當時在台灣環境與現在不同的地方,對我而言都是很大的衝擊。會一直去也是因為東京一直在改變,新的東西都不斷出現,這是吸引我一直想要看下去最主要的感覺。

Q.日本是一個注重細節的地方,是否能夠分享在東京看到的事物

常常會有,而且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每次旅行都會找,如果沒有看到就會有點失落。我本身念工業設計,後來慢慢延伸,一直到平面,行銷,宣傳,廣告等等,看到的範圍就越來越廣,也就常常看到更多細節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家電與用品的設計是相當讓我印象深刻的。之前我住在東京唸書的時候,有一次我在日幣的千元商店買一組桌椅(加起來約台幣6,7百元),因為店內只提供自取的方式,所以我得要自己把東西帶回去。為了能夠方便帶回,店員把東西包裝得相當仔細,還教我怎麼樣拿著會比較輕鬆。這個過程讓我感受到日本對於細節上的追求,即便商品的單價不高,你可以感受到每一個環節的用心,甚至也有種精品的感受,因此,就算拿著走在路上,你也不會感受到尷尬。

Q.日本對於世界而言,他們對於細節的要求,成就了什麼樣的地位?

雖然目前日本有很多不同的風格,不過我認為的確他們對於「細節」與「質感」的努力,的確是讓日本能夠在世界擁有特色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只在意商品本身,還會在意整體氣氛的營造。就像是說去餐廳用餐,餐點好吃是餐廳基本的目標,還有更多的是整體風格和氣氛的營造,這是讓消費者感受提升的重要環節。

尤其是在日本購物的時候,並沒有許多商品的折扣,因為他們並不是以折扣來強化自己的銷售競爭力,而是很多服務與設計上面的細節。例如說同一款商品可能在不同的店家銷售,但是價格可能都一樣,這就會讓消費者思考當下為什麼要在這間店家購買,當然考驗著店家對於整體風格,商品陳列,以及服務態度等用心程度。

有時候,我就會在店要打烊的時候特別去觀察,看看他們為明天的陳列進行的準備工作,從那當中就會發現,他們對於一些細節幾近吹毛求疵的要求。他們的觀念裡,每一個環節都要在意,如果有其中一個環節有缺陷,就沒有辦法給人家一個完美的狀態。

雖然他們這樣要求,其實仔細觀察,有些投入並不需要很多的成本就能夠為顧客帶來很貼心的感受。我曾經做過一些實驗, 在某間生活用品店購物時,故意不拿購物籃,看選到第幾樣商品時,服務人員會主動送上購物籃。他們一定有這樣的訓練:主動觀察顧客的需求,這樣的觀念會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個就是讓顧客感受到企業服務的用心,另外一個則是他提供給你更多的購物空間。

而這樣的觀念可以讓整個流程變得更完善,尤其對設計師而言,如果我們能夠把整個流程用一條龍的思維下去思考,比方說在行銷的部分,或者是銷售,甚至是包裝上都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整個過程中細緻的體驗。

Q.這是生活文化還是企業推動?

消費者的成熟度是很重要的,這需要時間培養,例如說我們遇到了食安的問題就會引導消費者觀念的成熟。而日本消費者會有這樣觀念,我想很重要的關鍵在於他們有比較多的選擇。在比較的過程中,消費者就能夠逐漸學習到在購買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品味以及感受力。而企業在這當中也都持續不斷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隨著每一次的購買過程提升生活文化。

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佐藤卓就提出,如果我們只以商品的價格來作為選購的唯一指標的話,那這樣整個社會是不會進步的。因為這樣就沒有辦法有一個好的產品,大家可以從更多角度去思考和選擇讓生活更美好的設計,設計師也能夠有更多空間創作。

 Q.對台灣來說,你覺得我們還能夠做一些什麼?

我覺得企業的力量很大,真的如果只靠設計師的話,能做得相當有限,需要各方共同來一起推動,像日本企業可能會選擇蓋博物館或美術館,台灣的企業可能會選擇成立基金會。不過這同時也需要時間,舉例來說,現在的企業主大多落在我們父執輩的年紀,所以住宅的風格往往會以他們的品味為主,這樣的改變是需要一代一代的時間去轉變。

不過我覺得台灣已經比想像中快很多,尤其是台北在這幾年一直多了很多生活風格的小店,大家前往國外的頻率也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去感受到各種不同的多元品味。以交通工具來舉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以汽車來作為代步工具,我們應該要以自身實際的需求去思考,或許我們能透過更多生活中細節的轉變,來達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狀態。

之前我曾經採訪過一位經營日本生活風格事業的經營者,他提出了一個很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有什麼東西是你即便是借錢也要去買的?」這句話一直讓我反覆思考,我們可能會去借錢買車或買房子,至於說我們願不願意去找到一些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有品味與內涵的事物讓自己投入

Q. 和我們談談「地下連雲」吧!

當時是我們幾個小的工作室一起成立起來的聯合辦公室,在那個時候是一個比較少見的方式,接著我們就陸陸續續辦了很多活動,因為我對於活動與講座比較有些經驗,我們每一個工作室就要以自己的主題來想一些活動後續就透過這些活動就開始把大家串連起來了。

去年我們就把「連雲誌」做出來了,這也算是一個比較不同的面向。我們認為「連結」是創意人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透過採訪,我們可以把更多人事物串連起來,不同的經驗在這裡交流,可以激盪出更多的想法。地下連雲讓很多人事物在這裡連結,提供給參與的人有更多的刺激和經驗,這一直是我們成立以來很重要的一個核心的概念價值。

地下連雲 / Facebook

Q.地下連雲的經營是「立足」在一個什麼樣的理念上?

「分享吧!」透過分享讓我們大家一起能夠交流和成長,因為我們都不是大的公司,大家平常原本就很樂於分享,和大公司的競爭比起來不一樣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定位,透過分享不同領域的經驗,可以減短彼此摸索的時間。我覺得這部分是一般公司比較不容易達到和取代的部分,在地下連雲裡面,只要繞一圈就很容易知道大家現在在做什麼,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交流。

設計是需要一直不斷累積,跟越多人交流就越能夠累積不同領域的專業經驗。例如去年我們開始進行「連雲誌」之後,我們就連結到了攝影師,品牌,插畫家和通路等等,光是獲得這樣的經驗,我們自己就整個感覺「賺到了」。

環境真的很重要,在對的環境中可以推動我們一直往前。

位於連雲街的「地下連雲」,聯合辦公室一角

Q.2015年對地下連雲有沒有什麼樣的期待?

大家都能夠穩定發展之外,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可能性發生。例如說在跟一個包包的品牌合作時,我們就一直思考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可能性會出現。從每一次的合作中都會慢慢地強化連結的強度,今年我們要做的是從中在找到更多的連結點,並且從這些連結點再激盪出更多火花。

 

立足在創意上,你就擁有一個能夠全力以赴的起點,
點燃靈感的光亮,綻放大膽的想像。

立足在創意上,你能激發出改變世界的力量,
以熱情激勵他人的美好,並活出精彩的自己。

讓樂天派的熱情帶動不知疲倦的活力,
在細微處提供不落窠臼的魅力。

吳東龍站在設計的立足點上,
他以創意為基石, 撐起內心深處的夢想,
點燃每一個渴望創造的靈魂。

創意是你最有力量的支持,
站在創意之上,就擁有傑克精神
This is the Converse Jack Purcell way


其他人也在看...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