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跟上海IKEA全都是賴著不走的顧客,差別到底在哪裡?

@uncle.johs

《用行銷改變世界》共同作者 / 桑河數位科技 / Motive商業洞察創辦人


2011年,網路上有篇文章跟照片指出:上海的IKEA淪陷了,淪為消費者歇腳休息的地方。如下圖,翻攝自網路:

275585
這是上海的IKEA。

 

2015年,同樣的事情竟也發生在台灣,如下圖,Ken Hsu提供:

275582
這是台北市中心的IKEA。

筆者的朋友(也是位網路名人)前幾天在facebook貼出這2張照片,後來還引發了新聞報導

新聞裡頭說:

雖然台灣IKEA並沒有禁止民眾「試用、試坐」,畢竟用起來舒服,買了才不會後悔;但是當全部的展示品都被佔據後,不免令人質疑,這到底是在「試坐」,還是當成自己房間在「試休息」啊?若同一組客人佔據太久,除了會影響店家的生意外,真的想購買的人,反而沒機會試坐了。

IKEA體驗

看原Po以及大家的討論

其實原Po的意思,是在訴說「IKEA已經淪為台北民眾逛街歇腳的地方」,不過用心理學來看,言下之意其實還有:「IKEA應該是個有水準層次的地方,大家為什麼會這樣去利用IKEA呢?」

看完新聞之後,消費者以後還會不會去IKEA呢?筆者覺得還是會去,但先不在本篇大幅討論。原Po實質上可能是在批評IKEA,但也有可能幫IKEA打了一次免費廣告,引發了一個心理作用,更加強化了IKEA品牌形象地位,他自己Po文時應該也沒想這麼多。

筆者推測,消費者看到新聞之後會是這樣想的:「IKEA該是個有水準的地方,只不過目前淪陷了。」

Motive商業洞察的總編輯 Mika也提出一個心理上的假設,他先提到自己曾在上海的高檔賣場(微風、Bella Vita等級)看到大媽揹著小孩打毛線,看到這則新聞之後,他也仍對台灣民眾抱持信心,他說:『或許內地消費者,或許只為了去IKEA休息,而台灣消費者,是去IKEA看家俱順便休息』。

你覺得,台灣跟內地的消費者會有這樣的差別?還是,大家其實都一樣呢?或許,筆者對台灣人的信心還是有的,但也要透過IKEA實際的銷售數據跟長期觀察才能得知了。


或許,因為IKEA奉行體驗哲學,IKEA員工們從來不曾趕走這些客人,無論他們是在休息睡覺、在開會、吃東西、或是喝飲料、摳腳。(請看這篇:IKEA的體驗行銷術)但是,大家也可以想一想:

* 如果我們是家具店老闆,會想趕走這些客人嗎?保持現狀?還是該怎麼勸導?

* 如果我們是消費者,會覺得:有人躺著睡著了,一坐這麼久,更顯得這張沙發很舒服嗎?如果不是這樣,那IKEA該怎麼處理才好?

* 如果我們是消費者,看到這則新聞,對IKEA的形象是加分減分?還是沒有什麼影響?日後還會不會去IKEA呢?


《 IKEA 的多元行銷術 系列文章》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