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銷》這部電影的廣告… 是另一部電影!

創意職人。開發創意思維、開發數位商品、開發實驗精神。1996開始擔任撰文,遊歷廣告。2003遠赴洛杉磯,深入亞裔族群行銷。2010投入數位創意至今。相信:唯有持續創造,才能突顯創意的價值


這部片曾經在台灣的HBO播映,讓我驚訝不已!

《奈特·沙馬蘭隱藏的秘密(The Buried Secret of M. Night Shyamalan)》

雖然,單獨看這部影片,確實是結構完整的紀錄片,

但是,如果不知道前因後果,還真的會以為:奈特·沙馬蘭是一個通靈神秘客!

 

第一次看《奈特·沙馬蘭隱藏的秘密》這部影片,或者應該說,這個電視節目,

是2004年,在美國的科學頻道(Sci-Fi Channel) 。

當時呢,奈特·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 還是一個備受矚目的新銳導演,

他以《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打入好萊塢主流,

接著推出《驚心動魄(Unbreakable)》和《靈異象限(Signs)》,

這些作品一再證明了,他擅長透過超自然題材、探討人性本質。

同時,他說故事有其獨特的節奏與魅力。

由於我對這個導演深感興趣,也就準時收看了這個節目!

投影片3
▲ 這部紀錄片,認真走訪了好萊塢一線巨星。

時至今日,我仍然很愛這部,形式是紀錄片,目的上來看,卻是廣告的影片!

 

我覺得片商有洞察到一個很厲害的點,

觀眾們不只是著迷於,奈特用電影所述說的故事。

隨著他對這些超自然題材,提出了有深度,也有溫度的描述,

人們其實對於這個印度裔的導演,也充滿好奇心!

換個角度想,

是不是,可以藉由創造觀眾對導演的好奇,

進而讓他們會對導演的新作品《陰森林(The Village)》抱持期待?

於是虛構了《奈特·沙馬蘭隱藏的秘密》這部紀錄片。

投影片4
▲ 左為”陰森林”海報,右為 “奈特·沙馬蘭隱藏的秘密”海報。

在紀錄片的故事裡,隨著紀錄片導演的跟拍鏡頭,

你會發現,奈特在《陰森林(The Village)》的拍片現場會偶爾舉止脫序,
他會對著空氣、或是烏鴉、或是看不見的朋友說話,

他的影片裡出現鬼影、畫裡一直重複著某個人形,

慢慢引導你推論,奈特幼年跌入冰湖的瀕死經驗,應該開啟或賦予了他某些特異能力!

“所以他才這麼懂靈異啊! “

觀看者的心理,會留下這樣的結論。

投影片1
▲ 奈特·沙馬蘭的陰鬱氣質,讓人們對他備感好奇。

要虛構啊,就要虛構到最徹底!

影片從頭到尾,連一句話都沒有透露,這個紀錄片的真偽問題。

就連製作單位,以及播放的管道,也選擇客觀色彩十足的科學頻道。

 

要虛構啊,就要虛構到最徹底!

所以呢,在新聞媒體上,一下子導演生氣了,抗議紀錄片不實!

一下換成電視台跳腳,說導演已經有約再先,同意拍攝!

整個事情吵得沸沸揚揚,

以至於…,

說實在,我有蠻長一段時間沒搞懂:

到底這紀錄片是真是假?媒體上喊話又是真是假?

投影片2
▲ 靈異照片,惑亂視聽

這個行銷手法,一直讓我很難忘。

完美的騙局,會被稱為虛構;有漏洞的騙局,就是欺騙。

欺騙必然引來負評、解答過程太複雜、公開的訊息不夠明朗,也都會引發反感!

整個活動,應該要設計得更單純。

這是我覺得這個campaign,可以給廣告行銷人的提醒!

 

正面來看,我還是相當欣賞這個campaign!

因為它的切入點,大膽又獨特!!

販賣一部電影,導演、卡司、題材,是前期宣傳時的三大賣點,

把導演包裝起來,發展成一個話題,在今日看來,仍是少見。

事實上,也只有像奈特這麼獨特的個人特質(商品特色),

才能走出這麼獨特(靈異怪導)的一路創意!

 

另外一個值得分享的點是,

試圖把虛構故事,要說得動人,你就要 真.到.底 。  

從內容到平台(content & context),都要掌握構成真實的調性(tone & manner) 。

 

話說回來,

《陰森林》我看了,也喜歡,但印象並不深刻。

讓我念念不忘的,反而是《奈特·沙馬蘭隱藏的秘密》這部話題影片!

 

當迪士尼收購了紀錄片的版權,

當台灣的HBO也播放了這影片。

你可以這樣說:

一個超長秒數的廣告,本身也可以是一個超屌的商品呀!


《電影行銷》相關文章:


讀者留言: